Join Technology 首页 JOIN话题 查看内容

#留学生,你可以不成功

2019-10-19 03:29| 发布者: leesanity| 评论: 0|来自: Insight

摘要: 01在留学生的成长经历中,都熟悉一个叫“别人家的孩子”的传说。在这样的传说里,他们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七岁英语流利如母语,九岁琴棋书画一手抓。初中拿遍大小奖状,还从不早恋,学霸之名远扬;高中绩点名列 ...
01

在留学生的成长经历中,都熟悉一个叫“别人家的孩子”的传说。

在这样的传说里,他们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七岁英语流利如母语,九岁琴棋书画一手抓。初中拿遍大小奖状,还从不早恋,学霸之名远扬;高中绩点名列前茅,托福SAT随随便便斩于马下,课外活动还特别强。

大学国内清北提前录取求贤若渴,国际名校纷纷抛出橄榄枝,奖学金拿到手软;出国后一路高歌猛进,硕士博士顺便连读,一不小心还创了业。

在这样的传说里,他们习得好几门语言,攒下好多存款,追求者络绎不绝,恋爱还无师自通;他们事业蒸蒸日上,投资百战百胜,目标清晰明确,一不小心就省下个二十年。

他们早早定好了房子、生完了孩子,预产期还没到,留美产子和孩子将来去常青藤上学的钱已经备好。

总之,三十岁之前,他们已经把普通人一辈子没忙完的事情筹备周全,剩下的就是闲庭信步、陶冶情操,把人生活成一支广告。在逢年过节时风姿潇洒,往来低调,沉稳中还得露出一丝炫耀,以便给全天下的孩子照个镜子:

“看看人家,再看看你!”

之后,你长大了,出国了,“别人家的孩子”的传说并未消散,而是一直延续着。


02

进入社会了,世界还是在指望你,那个曾经的留学生,应该做许多事。

你应该每天顺手看看被大量转发的新闻热点、小道消息,用电子设备订阅大家都在订阅的信息源,记住每天都在更新的新名词。你要学会每天川流不息的流行语和稀奇古怪的文体,才能开时髦的玩笑。

你应该在社交网络中如鱼得水,精准地把握潮流,明白拿什么事情开玩笑是可以的,拿什么人开玩笑是敏感的,站在什么立场是安全的,谈论什么话题是高端的。

你应该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以免因缺少睡眠而留下黑眼圈,因作息不规律而面容憔悴。

你应该在一些够有名的地方吃饭,记住那些店的特色菜肴和价格,以便在不经意间透露给别人。

你应该牢记大量营养搭配,能精确地控制自己的饮食,对膳食的规划了然于胸。

你应该经常在健身房确认自己的体重、体脂和心肺功能。

你应该在网上多如牛毛的交流贴里淘出一些保养品,给家里人安利的同时,外敷内服保养自己的身体。

你应该多读一些缩略版的二手名著,记住一些基本人物和核心思想。再买一些畅销榜前列的有趣易懂的书,快速读完前序和后记,确保聊到此书时自己能侃侃而谈。

你应该有一份讲出来堂堂正正、铿锵有力、光明敞亮的职业和薪水。

你应该有一份印满了大大小小国名,且要有逼格不能都是热门旅游地的护照。

你应该有两门以上可以听说读写的外语,最好还能再懂几门外语的简单对话,但同时也要国语流利,且不能在转回家乡话时有障碍,以免被人说成是“装外宾”。

你应该有在校大学生听了都自愧不如的假期长短和自由度。

你应该毕业于一所能把校服穿进国内大学,并让人咽着唾沫问你“没花钱就进了?太牛了”的中学。

你应该毕业于一所让人对你刮目相看,并交头接耳地说“我终于看到活的xx大学的人了”的大学。

你应该拥有人们能佩服不已的文凭,专业的名字应该响亮易懂,不能拗口。你学的专业应该能让亲戚立刻在脑海里勾画出前途一片大好的形象,而不是“这具体是学啥的”的好奇心。

你应该在适当的年龄与一个至少和你同级别的伴侣结婚,对方不可以有婚史或恋爱史,并且对你百依百顺疼爱有加。

你应该在质量上乘的区域买好了房子,最好还不止一处,并且没有房贷。孩子尽管还没生,但一切都已安排完成只等在娘胎里酝酿出世了。孩子出国留学的费用也已存下,并且不是存在人民币账户,而是海外的外币账户下。

你应该有一座书架,书架上摆满了你的书、你得的奖状、你和“不知名的名人”握手但你英姿飒爽明显赢了的照片。

你应该成熟稳重,外形看上去像名表或者化妆品广告里的模特,谈论理想和生活时应该都用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语气与口吻。

你应该对热血的、单纯的话题表示出克制的兴趣和童心,但作为一个海归,也要轻描淡写地表现出“这些我早就玩过了”的姿态。

你应该肚子里装着几个和海外生活有关的,可以随时拿出来在任何场合活跃气氛的段子和故事。


你应该,拥有以上这一切。并且最重要的,能将以上这一切,用漫不经心、不具侵略性、春风一般温暖和煦的方式,讲给大伙听,而不是像暴发户一样炫耀。

哪怕你无法拥有以上的一切,你也应该模仿个八九不离十,在和亲朋好友为数不多的几次会面里,尽量表现出这一切。

当这些全部完成之后,你终于活成了一个个房地产广告、豪车广告、保健品广告、威士忌广告、人肉移动广告,你也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03

成功是什么呢?

总体而言,在动物界和人类身上,成功是一种很初级的欲望:成功就是占领尽可能多的资源。

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我们渐渐消除了人类的神圣性,证明了人活于世,暂时也只是高级动物。从生物层面上说,人是脆弱的,我们会渴,会饿,会产生无处发泄的睾丸酮,需要满足性欲。我们夏天会热,冬天会冷,我们进化出了一套套的感受器官,来提醒自己,什么感受是利于生存的,什么感受是危险的。

我们和其他动物完全一样,需要一些物质资源,来满足身体的需求。工作这件事,也只是我们在一个发达且庞大的社会体系里,找一个位置,付出劳动和时间,来换取满足自己身体或精神需求的物质资源而已。


与其他动物不同,社会认同感的存在,会给人营造一种感觉,即:我们生来应当成功,或者说应当去占领尽可能多的资源。

但因为人是高级动物,所以这种世俗的成功,和个人的快乐,不见得成正比,不是每个人都能正好将自己的标准和占领资源的信条合二为一的。

而我们身边有太多小日子过得很惬意的人,可以如是回答以下这两个问题:

成功吗?似乎不。快乐吗?一定是。

可惜世界总归需要一点可以判断的尺度,体现在现代社会,往往就是购买力。所谓成功,便是要求人尽可能多地占领资源,而购买力就是绝大多数资源的统称。

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在随时随地打量别人,通过穿着、言谈、娱乐方式、口音甚至手机型号,判断对方的生存状态,然后通过这些判断,自动构成幻想,补充对你全部人生的推测。

如果人们对你略有了解,他们会下意识地寻找你和他们世界观的共同点。假若你恰好合适,就很可能有幸变成“我认识的那个谁”,然后被拿来当教材,证明一个成功的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如果不巧你不合适,你可能依然被提及,但八成便是“这种人也能混出头,这世道真是……”

社交网络很多时候就像是在满足这一点:提供标签,并让人快速了解各种各样的标签,然后继续乐此不疲地求同但不存异,并在日后的生活里,能举出一个个虚构的“我认识的那个谁”,去证明那些广告般的价值观。


04

作为一个留学从业者,我不止一次地发现过申请季中的学生们,最真实的情景:

比如,就算是表面上再风光、再强的学生,在面临升学的时候,都有头疼、痛苦、神伤的一面。

要想人前显贵,必定人后受罪,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想要申请结果好则必然需要勤恳,想要舒适休闲则必然申请结果差,世事难两全。

最闲适的时候,往往是申请季刚开始的时候,因为还没吃到苦头,所以对一切满怀希望。

但绝大多数通向牛逼的道路,都比学生们想象得更枯燥、无趣和繁琐。

各人都有各人的道路和命运,不管选哪条,得了好处,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人生就是如此。如果有谁看上去没付出任何代价就得到了好处,浑水摸鱼了一个申请季就拿了个大满贯,那很可能是我们没能看到他的苦楚,正所谓只见贼吃肉,没见贼挨打。

当然,世界的主流价值观,永远会赞许那些积极勇敢的人,那些“敢于挑战命运,追逐梦想”的人。

可大多数你想幻想成为的人和他们的生活,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好。

大多数你想成为的人,等你达到了他/她的境地,也许会觉得配不上你所付出的东西。当然,为了让自己甘心,为了满足“成功学”的需要,大家会拍拍你说“这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你也是这么劝自己的。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尽管这么说有些残忍,但99%的人,可能并不在意你。你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我认识的那个谁”,是那个可以用于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的标签。

剩下1%的人在意的,可能也只是他们想象中的你。这1%的人里,或许就有你的好友、伴侣甚至父母。

你花了无数的时间和精力,制造出了成功的姿态和形象(甚至不是快乐的),让这1%的人相信,你有足够多的资源,这似乎不是一个好主意。

当然了,我们总是对自己说,你必须成功:别人都在成功,自己怎么能自甘人下呢?可是,“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每个执着于成功的人或多或少都在撑着一点光鲜和门面,再把伤痛打掉牙齿和血吞。

所以,留学生,你可以不必成功。

你可以不用把自己活成“别人家的孩子”,也不用活成一支留学广告。

对你将要遇到或者已经遇到的99%的人来说,他们只在乎你在1%的时间里过得像不像一个完美的富裕的彬彬有礼的穿着该穿的衣服戴着该戴的手表长得像时尚杂志封面的人肉典范,以及是否有资格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而被选入家庭故事会。至于其余99%的时间里你在干什么,他们真的并不在乎。

而你,真的想这样活着么?


我们尝试从申请开始,提供给留学生另一种选择。无论是在申请季,还是在海外,只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掌握着自己想要的人生,达到自己想要的状态,让自己活得开心自得其乐,就是这趟留学的小车奔腾的意义。

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去生活并过完一生,对于你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成功。





分享到:


最新评论

Join Technology

GMT, 2024-11-23 08: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